最美退役軍人陳勝超
從炮點“校準”,到飛機零部件“校形”。對于33歲的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飛機鈑金工陳勝超而言,一字之差意味著人生中重要的角色轉換,也記錄著他從“優等兵”到“金牌技師”的成長之路。
利用金屬材料塑性進行的鈑金加工,是現代工業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傳統飛機制造中,鈑金加工零部件占比高達約六成。在承擔著中國“大飛機夢”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飛機鈑金工是一個通常需要在職業技術學校經過兩三年培訓才能勝任的工種。
2009年,脫下軍裝加入中國商飛旗下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中心鈑金車間的陳勝超,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崗位。
幸運的是,起步之初的陳勝超遇到了一位難得的良師——曾以精湛技術亮相大型新聞專題紀錄片《大國工匠》的鈑金七組組長王偉。師傅耐心細致的言傳身教,讓陳勝超很快找到了鈑金的“門道”。
不過,老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午飯間隙、下班之后,都成了陳勝超的“修煉時間”。憑著兩年軍旅生涯給予的“不服輸、不怕輸”精神,以及擔任技術兵種練就的一雙“火眼金睛”,兩年后陳勝超通過了初級工考試。此后,他不僅取得飛機鉚接資格證,還完成飛機鈑金冷校形、熱校形等專業技術培訓,成了一位既能生產零件又能維修飛機的復合型技能工人。
師傅王偉的帶教“三步走戰略”,包括了自主訓練、項目實踐和技能競賽。事實上,參與各種技能競賽也是陳勝超快速成長的“秘訣”之一。
連續幾年在車間技能競賽中名列前茅后,陳勝超自信滿滿地現身2013年上飛公司職工技能大賽。沒想到,因為一個小小的識圖失誤,陳勝超無緣前三名。
這次挫折一度令陳勝超非常沮喪,卻也讓他對自己這份工作有了全新的認知。“零部件鈑金加工中的誤差看似不起眼,但安裝到了飛機上就可能釀成大禍。”陳勝超說,作為飛機制造鏈條上的重要一環,飛機鈑金工對自己的要求不應該僅僅是“合格”。
在工業制造領域,百分之一毫米被俗稱為“絲”。此后,陳勝超以一“絲”不茍為目標加大了訓練強度,掌握了將誤差控制在10絲以內的“絕活”。終于,在2014年中國商飛承辦的中國技能大賽中,他如愿以償地收獲了飛機鈑金工種冠軍,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金牌技師”。
在上飛公司零件加工中心副主任許江煒看來,適應環境能力強、學習能力強、有拼勁是陳勝超最大的優點。他說:“即使脫下軍裝,這個年輕人身上仍然擁有鮮明的‘軍人氣質’。”中心高級生產主管黃玉晴也說,陳勝超努力學,自己就愿意教,“這個徒弟帶得很開心”。
因為陳勝超經常加班加點,妻子胡曉莉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兩個女兒,并從本不多的家庭積蓄中拿出錢來添置了一臺車。好在雙方父母通情達理,給這個小家庭提供了很多幫助。胡曉莉說,女兒特別崇拜爸爸,看到飛機在空中飛過都會問:“這一定是爸爸造的吧!”每每聽到女兒自豪的口氣,胡曉莉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從“優等兵”到“金牌技師”的角色轉換,為陳勝超帶來了包括“全國技術能手”在內的諸多榮譽。不過,陳勝超看重的并不是這些。
從按照國際標準自主研制的ARJ21支線客機正式運營,到中國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干線民用飛機C919成功首飛,中國國產飛機制造的這些“高光時刻”有自己的貢獻,才是最令陳勝超驕傲的瞬間。
四年前,陳勝超開始擔任鈑金車間鈑金四組組長,和當年的恩師王偉一樣帶起了徒弟。除了帶領班組完成各項生產任務,他正計劃通過梳理鈑金零件制造和飛機鈑金維修校形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提高零件質量、縮短維修時間。
“我希望繼續和國產商用飛機項目一同成長,因為大飛機事業是實現我人生價值的最好平臺。”陳勝超說。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 潘清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新文章
-
訪著名作曲家施萬春
【焦點關注緒ww.hskgh.com北京......
-
“中國好人”劉發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長陽......
-
訪當代中國著名笙演
李光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
-
訪抗震救援英雄楷模
白宏偉一線愛心救援隊由從事應急......
-
高劍鋒:全面小康追夢
他,志在富民,甘愿離開繁華都市,扎......
推薦文章
-
自我防護 疫情蔓延從
做好居家隔離,是切斷疫情傳播的......
-
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
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獲......
-
鐘南山:應重視中醫中
2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
-
全國首個《艾灸調理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阮......
-
湖南唐氏文化研究會
8月17日,湖南唐氏文化研究會湘西......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