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同仁”
如心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第一個關于中醫藥的文件,明確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目標方向、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是指導新時代中醫藥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社會形成的人體生命之學和人類健康之學。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中醫藥學不僅是一方一藥、一技一招的簡單積累,還是一種關乎人體生命健康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它具有獨特的哲學思維、系統的基礎理論、豐富的科學內涵和鮮明的人文色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形態之一。因此,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支撐。
從北京同仁堂“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價值觀,到廣東陳李濟“工藝雖繁必不減其工,品味雖多必不減其物”的質量觀,再到浙江胡慶余堂恪守的“戒欺”經商理念和店規、湖南九芝堂“藥者當付全力,醫者當問良心”的職業道德……以人為本的醫道準繩,誠信無欺的行業規范,是我國中醫藥行業應該秉持、銘記和發揚的人文精神和優良傳統。
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十大門類之一,截至目前,有137個傳統醫藥類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有132位傳承人被認定為傳統醫藥類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在非遺保護工作的框架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項目保護單位和非遺保護工作者長期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比如,以王氏脊椎療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興治為代表的傳承人,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證明中醫特色診療技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積極探索中醫辨證論治體系規范化的科學表達;華佗五禽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靜,一直身體力行在國內外普及健身氣功五禽戲的養生保健方法,推廣體現中醫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去中醫藥博物館體驗,成為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了解和感受地域特色文化的個性之選。《意見》指出,推進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顯然,在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過程中,廣大的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特別是非遺領域的工作者,已然成為一支重要的生力軍。
上一篇:不要慌!艾灸后出現這些反應,可能說明灸出效果了,千萬別停灸
下一篇:沒有了
最新文章
-
全國首個《艾灸調理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阮......
推薦文章
-
自我防護 疫情蔓延從
做好居家隔離,是切斷疫情傳播的......
-
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
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獲......
-
鐘南山:應重視中醫中
2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
-
全國首個《艾灸調理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阮......
-
湖南唐氏文化研究會
8月17日,湖南唐氏文化研究會湘西......
網友評論